日期:2025-09-23 06:16:09
日期:2025-09-23 06:16:09
当以青春文学见长的作家来写现实主义小说,你好奇吗?
带着这样的好奇,我们翻开了青年作家卢思浩的新书《此刻是春天》。
不同于以往将笔墨着力于成长路上的迷茫、困顿和孤独,卢思浩选择让没有光环的普通人成为新书的主角。都市漂泊、中年失业、原生家庭创伤……这便是《此刻是春天》的主角李春晖。
对内容创作来说,普通是个危险又大胆的选择——没有亮点、不够抓马、太过经典……不管是哪一种情况,都有可能将作品推向泯然众人矣的结局。
是什么促使这位畅销作家做出这个决定?
不久前,我们在广州与卢思浩见了一面,当面向他求证了这个问题。
8月的一天,一个叫李春晖的男人,带着三本书、一袋花种和一袋猫粮,搭上了一辆网约车,开启了他的告别之旅。这一路上,他向司机叙述了自己曲折的半生。
>> 01
CITYZINE×卢思浩
写普通人的故事就是写生活的解药
“生活本身很苦,所以必须要有一件能让你保持热爱生活的事情。”
对卢思浩来说,写作是记录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疲倦和烦躁时的解药:“没有任何东西,比写作更能让我理清自己的情绪。”
他相继出版了《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》《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》《你要相信,没有到不了的明天》等多本畅销书,他将成长路上的迷茫、困顿、孤独写得透彻,引发万千读者共鸣。
强大的共情能力为卢思浩的文字注入了灵魂,长期写作也迫使他不断思考。2021年,一个新的问题在他脑中产生:明知人间疾苦,共情能力强是好是坏?这一思考也促成了卢思浩写作方向发生变化。
“人类因为痛苦和共情能力而连接,我希望能够写人类最本质的东西,因为孤独才能连接痛苦,也能让彼此看到世界变好的可能。”
一个作家尝试最大限度地感受生活,就像张开全身毛孔来深呼吸,触角完全舒展,将生活的气味、湿度、情绪统统感知,收拢为作品的原始素材。
卢思浩跟奶奶说话时发现,阿尔兹海默症不仅带走了奶奶对“卢思浩”的记忆,更带走了她说话的能力,两者就像一个循环,互为因果。他还发现近些年自己参加的葬礼比婚礼多——
“一年参加了四次葬礼和两次婚礼。”
再年轻一点时,卢思浩希望用文字来探讨成长的迷茫,聊身边的社交关系,设想看得见的短暂未来,而在频繁目睹身边人老去、记忆模糊之后,卢思浩想写生存本身,一种更加接近本质的焦虑和痛苦。
于是,《此刻是春天》选中了普通人李春晖。
“他才是芸芸众生。”
李春晖的故事开始于一场告别。借用李春晖的口吻,卢思浩用平静的口吻触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,聊中年危机、谈都市漂泊……这不仅是他的人生经历,更藏着他对生活解法的思考。
卢思浩告诉我们,李春晖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。
他也曾受到口吃的困扰,语速比身边人要慢得多,一度还发不出卷舌音。另外,小时候身体也不太好,隔三差五要去住院。
“8岁前,我经常有一个人躺在病床的时候,无聊了就和自己聊天,扮《射雕英雄传》的郭靖黄蓉,扮《数码宝贝》的太一和亚古兽。直到现在,我也会和自己的猫聊天,这都是‘李春晖’会做的事。”
作品都是个人经历的投射。比起刻意找,卢思浩更爱从日常见闻里翻。
采访中,卢思浩和我们聊起多年前一段火车旅行的经历。彼时,他与火车上的陌生人聊天,一聊开,故事便以“我像你这么大时……”展开。故事很长,旅程很短,他获取的只是残缺的故事,却让他得以窥见这一小块人生。
创作《此刻是春天》时,卢思浩反复咂巴那段四处跑的日子:“生活本身都是素材,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传奇。我很感谢这段到处慢慢跑的经历,让我成了那拨抓住慢生活尾巴的人。”
无论是上学时的假期旅行,还是开始写书之后到处跑签售,卢思浩走过了很多地方,在路途中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,“回头一看全是素材。”
>> 02
CITYZINE×卢思浩
差点就没写完《此刻是春天》
通过讲述普通人事与愿违的一生,《此刻是春天》展现出卢思浩对一系列人生问题的思考。
李春晖普通又完整的一生中,“告别”是一个高频词,亲人、爱人、朋友……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不断与身边的人离别,这也让部分读者直呼“太虐了”。
书里,作家卢思浩游刃有余地讲述生死,书外,凡夫俗子的他直言恐惧死亡。与如今广泛存在的死亡教育不同,生死是卢思浩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一课,这不仅使他极少去思考,更患上“年轻人的通病”——不用太珍惜当下,反正未来总有机会。
王福生在病逝前写好了明信片和信件,让李春晖每年代他转交给伴侣刘翠青。
《此刻是春天》的创作促使他正视死亡。写王福生留明信片的情节时,沮丧感扑面而来,几乎击垮了卢思浩。
“死亡沉重而不可避免,我开始怀疑自己创作的目的:既然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死去,那我写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?”
突如其来的情绪低谷让他没办法继续手头的创作,于是他开始出门溜达,每天花三四个小时漫无目的地散步,近半个月只字未写。直到看到了叔本华那句“每一天都是一段短暂的生活:早上醒来就是诞生,晚上睡眠就是死亡和结束。因此,每天的睡眠就是这一天的死亡,而每天的醒来则是新的一天的诞生。”这让他豁然开朗。
谈及读者说新书太虐,卢思浩也给出了直白又辛辣的回答——
“人生就是很虐的。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忘掉一些东西,什么时候又会告别一些人……但死亡教育让我能把今天好好活下去。不知生焉知死,不知死焉知生。而作为作者,文字和作品在我就在。”
人生就是不断的相遇与告别。在《此刻是春天》里,卢思浩也对普通人的友情和亲密关系展开了讨论。
友情上,他为主角李春晖安排了知心好友姜越,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,直到李春晖生命的尽头。爱情上,卢思浩本着“亲密关系本质是让你更爱自己”的原则来设置剧情。
“因为被温柔对待过,所以你不会拧巴。人有缺点、有弱点是常态,但没关系,因为世上有人在爱着你。与其扮演伴侣,不如做好自己。人不可能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。尤其是亲密关系中,你可能以为自己表现得很好,但你百分百会表现出真实的你的一部分。如果你连真实的自己都不敢表现出来的话,那就不叫亲密关系。”
>> 03
CITYZINE×卢思浩
别问作者下一本书写什么?他也不知道
尽管人生中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问题,但在卢思浩看来,一切都是在流动着的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,也没有什么会留住。
在创作计划上,他保留着流动的视角。虽然是一个“J”人,但关于下一本书的主题,卢思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向。他打算先好好生活,慢慢思考生活中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,再去做决定。“因为一旦你规划了,就必然会朝着那个方向去生活,就丧失了可能性。”
他对自己的人生同样怀着流动的期待。当被问及与书中哪个人物最相似时,他提到可能自己的前半生跟李春晖更像,但后半生他希望能活成姜越的样子,不管世界怎样变,能够守着自己珍贵的东西就好。
和大多数人一样,卢思浩也是个忙碌的普通人。他坦言,随着年岁的增长,留给自己自由的时间也在逐渐变少,很难有空闲有精力去追寻远方的美景。不过他逐渐想明白了,不一定给自己设定一个美景或者一个很好的地方才叫作“春天”,有时候出门溜达溜达,拍拍花花草草、拍拍小猫也可以发现春天。
卢思浩爱给树拍照。
冬天拍一张,春天拍一张,夏天又拍一张,照片能直观看到树木如何从光秃秃变成枝繁叶茂,“这样就很好,能在日常变化里看到生命的活力,我觉得这就是‘此刻是春天’。”这与他新书的主旨不谋而合——春天其实不必去远方寻找,在流动中感受就好。
卢思浩眼中的广州也是一座流动的城市。在这次南国书香节之前,他来过广州很多地方,去过老城区也去过新城区。他观察到广州的历史其实保存在了人们的日常中,比如一些习俗和说粤语的习惯。“有新有旧、有快有慢”是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,也是他心中广州的魅力所在。
在与读者见面前,卢思浩用“激动又平和”来描述自己的心情。激动是因为即将与读者见面,平和是因为他把读者当作朋友。
“生活或许很苦,但是见面意味着大家都愿意去抓住一些能让我们开心的瞬间。”或许,卢思浩的春天,就是与读者们的每一次见面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《此刻是春天》如同一封长信,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日常生活的珍视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。读完这本治愈之作,你便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春天到底在哪里。
星合证券,谷利多配资,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